香港公立醫院收費價格低廉人盡皆知,而在減輕市民就醫經濟壓力的同時,政府也承受了極大的財政壓力。
現時的香港面臨著龐大的財政赤字,而醫療衞生已佔據政府經常開支約19%,急症室收費也已近7年未加價。此外,醫療資源短缺與人手問題亦是日益凸顯。因此,政府也在初步研究增加急症室收費以打擊濫用。對此,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也在接受《星島》採訪時一再強調,檢討方向不是「一刀切」加價,而是「可加可減」,即最緊急的危殆及危急病人,收費可低於現時的180元(港幣,下同)並確保他們「零等待」;次緊急及非緊急病人收費則提升至接近家庭醫生水平。他亦於昨日(1月10日)巡視明愛醫院急症室,與前線醫護人員進行交流。在場醫護人員大致認同收費應有明顯增幅,並可參考私家診所收費標準。家庭醫生林永和也稱讚政府善用資源為醫療體系分工,並對盧寵茂的說法表示認同,認為病症輕微、「行得走得」的病人,不應濫用急症室服務,尤其晚上或要接待車禍等「大劑嘢」,醫護人員將非常忙碌,建議非急症患者可在家休息。不過也有聲音指公立醫院醫護責任只得一個,就是醫治病人,按急症室分流級別決定收費要「小心啲諗」。醫管局港島東聯網前總監、尚至醫療集團副主席及首席醫務總監陸志聰今日(11日)在商台節目中稱,急症室輪候時間長是老大難問題,單靠一個收費調整方法是無法解決的,需要有多方面配套。醫管局港島東聯網前總監、尚至醫療集團副主席及首席醫務總監陸志聰他認為,若急症室按病人危急情況實施不同收費,會影響前線運作,容易引起爭議,要醫護花精力處理與臨床治療無關的事是不理想。陸志聰又指,以往數據顯示,被列為次緊急和非緊急的病人,有約10%經診斷後也需要入院,如果要實行病人分類收費,必須有措施防止病人在等候診治時情況轉差,亦不能夠靠市民自行判斷是否須前往急症室。他也非常同意近日有關討論中提到檢討收費要讓市民有選擇,稱在私營夜診方面,目前大多私營醫療機構因請不到人及考慮營業額下都不設夜診,但如政府將次緊急及非緊急病人的收費,提升至貼近家庭醫生水平,相信業界有興趣提供夜診服務。他又指,疫情期間,公私營醫療機構都試過以視像方式遙距診症,但疫情過後公私營也做得越來越少,認為值得研究作爲長遠措施,為病人提供多一個選擇,但要小心研究遙距診症的準確度及責任問題。立法會醫療衞生界議員林哲玄亦提倡公私協作加推夜診相關服務。他認為,現時市民選擇少,政府應作出協調,例如公私營協作的診所、普通科門診可開放至更夜、甚至24小時門診,或為病人提供資助等,令市民明白可以花費較急症室少的金錢、且地方較方便,而不必到急症室求診。